欢迎光临重庆藴达康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在上期文章:《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之一:环缩耳》中我们介绍了耳廓畸形的分类并且认识了正常的外耳廓各部位的名称和外观,这期我们就来讲一讲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耳廓形态畸形——垂耳。
之所以说他最容易被忽视,是因为很多家长并不认为孩子的垂耳是有问题的,或者说如果不是稍微严重点的垂耳,根本就无法引起家长的注意。在此给出一个垂耳的简单判断方法,即:如果孩子的耳朵无法比较明显的看见清晰完整的对耳轮脚(什么是对耳轮脚?请参考《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之一:环缩耳》),那么就有可能就是垂耳患者。
垂耳——耳廓上部呈幕状垂落,导致耳廓高度降低。
以上是临床上对垂耳的定义,部分单侧垂耳患者存在“高低耳”的情况,即:正面看起来两侧耳朵高低不一致。我们来看看下图中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些垂耳患者的例子: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观察,我们发现,垂耳又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构成耳廓的重要结构对耳轮脚缺失造成耳廓垂落。对耳轮脚是耳朵能否挺立的关键所在,其呈现一个“Y”字形的结构,通常这类患者“Y”形结构的外侧脚缺失,导致耳朵无法挺立。此类患者的矫形重点是重塑对耳轮脚,从而达到重塑耳型的目的。
第二种是对耳轮脚完整,仅是耳轮向下垂落,导致无法看见对耳轮脚或对耳轮脚隐约可见。此类患者的矫形重点是拉伸耳轮上极,从而恢复耳轮应有形态。
以下是部分垂耳患者矫正的案例:
我们可以看到,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在新生儿阶段通过无创矫正的效果比较明显,临床数据显示在三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接受无创矫形成功率可达90%,但建议在出生7天后干预矫正,越早佩戴的时间越短!